对其具体使用要点进行详细分析:
-
机械部件:
-
检查刀片安装是否牢固,刀片间隙是否符合待加工板材厚度(一般间隙为板材厚度的 5%~8%,如 10mm 钢板间隙约 0.5~0.8mm),避免因间隙过大导致剪切毛刺或崩刃。
-
确认送料辊、导向装置是否磨损或松动,确保板材输送平稳。
-
润滑系统是否正常,按说明书要求对导轨、齿轮箱等部位加注润滑油。
-
电气系统:
-
检查控制柜内电路连接是否松动,传感器(如定位光电开关、极限开关)是否灵敏,显示屏参数显示是否正常。
-
测试急停按钮、安全联锁装置(如防护门开关)是否有效,防止意外启动。
-
板材定位:
-
调整挡料装置(定位挡板)的位置,确保板材剪切尺寸精度(误差通常控制在 ±1mm 内),可通过试剪 1~2 块板材校准定位。
-
检查板材表面是否有油污、氧化皮或变形,避免影响剪切质量或卡料。
-
工装辅助:
-
对于较薄或易变形板材,需加装压料装置(如压料气缸),防止剪切时板材翘起导致尺寸偏差。
-
送料速度:
-
根据板材厚度调整送料速度,厚度越大速度应越低(如 3mm 钢板可设置 10m/min,10mm 钢板宜降至 5m/min),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刀片过载或板材打滑。
-
送料时确保板材与送料辊垂直,防止歪斜导致剪切尺寸超差。
-
剪切角度调整:
-
斜剪生产线的剪切角度(刀片倾斜角)通常为 1°~6°,角度越大剪切力越小,但板材变形量可能增加。根据板材强度选择角度:低碳钢可设 3°~5°,高强度钢设 1°~3°。
-
剪切压力:
-
通过液压系统调节剪切压力,压力需匹配板材厚度和材质(如 Q235 钢板剪切压力参考值:10mm 厚约 150MPa),压力不足会导致剪切面不平整,压力过高则损伤刀片。
-
实时监控:
-
观察剪切过程中是否有异常噪音、振动或冒烟(如刀片摩擦过热),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。
-
记录每批次板材的剪切参数(如速度、压力、角度),便于后续追溯和优化。
-
佩戴防切割手套、护目镜,穿防滑鞋,长发需束起,禁止佩戴首饰操作。
-
禁止在设备运行时触摸刀片、送料辊等运动部件,如需调整板材,需先按下暂停键。
-
卡料处理:
-
停机后切断电源,使用专用工具(如撬棍)小心取出卡料,禁止强行启动设备或用手拽拉板材。
-
刀片崩裂:
-
若剪切时听到异响或发现刀片缺口,立即停机更换刀片,更换后需重新校准刀片间隙和垂直度。
-
刀片保养:
-
每次开机前检查刀片刃口,如有毛刺或磨损(刃口圆角超过 0.5mm 时需研磨或更换),定期用专用磨床修磨刀片(一般每剪切 5000 次后修磨一次)。
-
清洁润滑:
-
每天清理设备内的金属碎屑,防止堆积影响传动部件;每周对导轨、丝杠加注黄油,液压油每半年过滤一次,每年更换一次。
-
每月检查传动皮带(或齿轮)的张紧度,松动时及时调整;每季度校准定位系统精度(如使用激光测距仪检测挡料装置误差)。
-
每年对液压系统、电气元件进行全面检修,测试电机绝缘电阻,更换老化线缆。
材料类型
|
剪切要点
|
注意事项
|
低碳钢板
|
刀片间隙设为板材厚度的 6%,剪切速度可稍快(8~12m/min),无需预热。
|
剪切后及时清理氧化皮,防止堆积卡料。
|
不锈钢板
|
间隙设为厚度的 8%(避免粘连刀片),使用专用不锈钢刀片(涂层刀片更佳),速度降低至 5~8m/min。
|
需加注切削液冷却,防止刀片过热磨损。
|
铝合金板
|
间隙设为厚度的 5%,刀片需锋利(避免毛刺),送料辊表面包覆橡胶防止划伤板材。
|
禁止使用含氯切削液,防止铝材腐蚀。
|
-
优化排料方案:通过 CAD 软件提前规划板材排版,减少废料(如采用套裁法),提高材料利用率。
-
批量生产时,设定连续剪切模式,减少停机调机时间。
问题
|
可能原因
|
解决方法
|
剪切面毛刺大
|
刀片间隙过大或磨损
|
调整间隙、修磨或更换刀片
|
板材剪切后变形
|
剪切角度过大或压料力不足
|
减小角度、增加压料装置压力
|
送料跑偏
|
导向装置松动或板材不平整
|
紧固导向装置、更换平整板材
|
斜剪生产线的使用需兼顾设备性能、工艺参数、安全规范及维护保养,通过精准的参数设置(如刀片间隙、剪切角度)、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定期维护,可确保剪切质量与生产效率,同时延长设备寿命。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,熟悉设备特性及应急处理,以降低故障风险。
|